关于加快构建“源网荷储”互动的新型电力 系统 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提案

时间:2022-03-08 21:46 作者:admin 分享到:

一、背景

1.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党中央决策部署

2020年9月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应对气候变化、能源绿色低碳发展等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发展目标,并于今年3月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提出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这是总书记提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以来,再次对能源电力发展作出系统阐述。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党中央基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必须坚决贯彻执行。

2.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保障能源安全,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的迫切需要

实现“双碳”目标时间紧迫、任务艰巨,能源行业是主战场,电力系统是主力军,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是当前的重中之重。实现以新能源为供应主体,对于降低我国化石能源对外依存度,保障能源供应安全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随着新能源装机占比不断提升,电力系统供应安全、运行安全、调峰消纳等方面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构建功能更加强大、运行更加灵活、更加具有韧性的新型电力系统成为迫切需要。

二、问题

1.电力系统供应安全面临新挑战

“双碳”目标提出后,为了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很多行业都开展了电能替代,经济社会发展对电力的需求与日俱增。但新能源长期稳定提供电力保障的能力较差,且受气象数据滚动更新影响,新能源功率预测仍然与实际结果存在偏差。随着新能源装机占比不断提高,新能源发电出力波动对供需平衡的影响越来越严重,电量充裕而部分时段电力紧缺的态势愈发凸显,即使在目前电力电量较为充裕的地区,随着新能源超常规发展,也将面临此类问题,受端地区将更加严重,尖峰电力供应面临新的挑战。

2.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面临新课题

新能源机组对电力系统运行的支撑能力不如常规机组,随着新能源装机占比不断提升,电力系统“双高”“双峰”特征将日益凸显,电力系统“空心化”将引发的供需平衡、转动惯量、频率特性、电压稳定,乃至三道防线等问题愈发突出,电网抗扰动能力和事故恢复能力都将面临严峻考验,运行安全问题亟待破解。

3.系统调峰和新能源消纳面临新压力

“双碳”目标提出后,风光发展大幅提速,以辽宁为例,辽宁省提出了2025年风电、光伏装机合计达到3700万千瓦的新能源跨越式发展新目标,较2020年增长168%;“十四五”新增装机2300万千瓦,是“十三五”新增装机的3.2倍。新能源大规模接入使既有常规电源和抽蓄调节能力消耗殆尽,“源随荷动”的平衡模式难以为继,系统平衡调节能力亟待提升。

三、建议

1.加强顶层设计,构建完善的市场机制和政策体系

在国家层面,从加强网源协同规划、拓展需求侧响应、电力市场化改革、抽蓄储能等电价疏导等方面入手,加强顶层政策机制设计,构建适应新能源快速发展,推动加快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市场机制和政策体系。电源侧,提升新能源长周期功率预测准确率,深化新能源纳入供需平衡研究,制定行业、国家标准和工作指导意见。负荷侧,拓展可控负荷类型和规模,加快相关市场激励机制建设,推动平衡模式由“源随荷动”向“源荷”互动的市场化模式转变。储能侧,推动完善新型储能、制氢储能及氢能发电电价疏导机制,鼓励风光场站装设储能装置,提升调节能力和涉网特性,促进新型储能产业科学发展。

2.进一步加大新型电力系统研究和建设投资力度

在新能源主动支撑、有源配电网建设改造、网源荷储协同互动、全电磁仿真建模等新型电力系统关键性、前瞻性问题领域进一步加大研究和投资力度,在国家科技项目、示范工程建设等方面给予支持。不断提升对新型电力系统的特性认知能力、运行控制能力与故障防御能力。加强新技术、新设备等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切实解决电力系统实际问题,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3.将新能源有关电网工程投资列为政策性投资

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决策部署,但新能源单机容量小、数量多、布局分散,发电利用小时数较低,使得配套电网工程数量、规模和投资大幅增加,而输送电量和利用效率却又不如常规工程。因此,建议国家将新能源有关电网工程投资列为政策性投资,全额纳入输配电价核定(不考核输送电量和投资效率),保障电网投资能力和电力行业可持续发展。


版权所有:http://www.gdchina.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典型用户success case